close
 

 

電競選手的御用心理醫生- Robert Yip
 
Robert Yip - 運動心理學家

TLO-The Little One (Dario Wünsch) 是德國星海爭霸II的選手,以親和的個性、努力不懈的態度、獨特的戰術聞名,在全球有廣大的粉絲。
在11月中的HomeStory Cup 表現不理想之後 , TLO 在他的 Facebook 貼了一篇 關於他在動力上遇到的問題,經過他的教練(Robert)輔導之下,TLO現在準備好面對下一個挑戰了(DreakHack)。



為了更了解身為心理學家的 Robert Yip如何幫助 TLO (也提供過 Liquid Ret協助) ,以下是 TeamLiquid 對這位運動心理學家 Robert Yip的專訪:如何把他的職業應用在電子競技。



哈囉,謝謝您百忙之中抽空跟我們訪談,請簡單的介紹一下你自己
 

大家好我是 Robert Yip,目前住在愛爾蘭的運動心理學家。

我的背景跟運動競技有很密切的關係,曾經跟許多許多運動員合作過,不論是單人運動項目或是團體運動。除了我在傳統運動裡面的資歷以外,我對電玩也很熱忱,電腦/電視遊戲陪伴了我的童年!!


請問是哪些運動項目呢? 您有跟哪些運動員合作? 梅西? 兹拉坦? 羅納多?
 

不,不是梅西,我在幾年前拒絕了他。其實我大部分時間都花在田徑類的競技項目上,我認為在單人競技裡面有某種特別驅策運動員的性質:他們持續面對著 “在某地、某個更有天份的人比他們更努力"這個事實;我發現這會讓他們更能接受新的手法或技術,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心態。

 
那你是怎麼開始接觸並且跟 Teamliquid 合作的呢?
 

其實我是先開始接觸星海爭霸的,在朋友幾個月的勸說下,在2011玩並且看有關星海的比賽和文章,從MLG Dallas 著迷上SC2~ 這時開始研究 有關星海選手和隊伍在這個產業的運作方式。過了一年,在對這個產業有足夠的了解之後,我私信給Teamliquid論壇的某管理員(Bumblebee) 表示跟TL合作的意願,在他幫我轉達給 Nazgul (TL 擁有者之一) 之後,我們開始討論我能做什麼。 他覺得 TLO 接受運動心理學家協助的意願最高,於是把我的聯絡方式給 TLO。其實整個過程都滿碰運氣的,我很感謝 Nazgul 願意嘗試這個創新的做法。

當時您覺得對 TL 的成員和隊伍能有什麼樣的貢獻呢?
 

每個運動項目都有它不可質疑的元素。像所有的 NBA 和 NFL 隊都會利用強度等來保持隊伍的理想狀態。他們都有專屬的物理治療師和營養師,這和一般的教練當然是分開的。面對這個最高水平的競爭,標準化這些制度也需要許多時間。經過調整心態、適應以後,大部分的隊伍都能破除看心理醫生就是有精神疾病的錯誤想法。

從選手的角度來說,除了體能需求的不同,他們所做的訓練跟 NBA 是差不多的。要面對焦慮和緊張的情緒、和比賽的壓力/個人因素。要在面對這些負面因子的同時並能專注於進步,這能力決不是與生俱來的。每一個競賽的冠軍得主裡,很可能有人跟他一樣有天分,卻因為私人因素而無法達到同樣的結果。

我的責任就是讓選手盡可能發揮他們的全部潛力。從他們的生活習慣當中,把選手的訓練效益最大化。並跟團隊的其他成員溝通配合,確保執行的過程跟我們原本的目標一致。

在主流運動裡,心理醫生往往都會跟經理、教練、隊長、營養師一同協調支援選手。電子競技比較不同,一部分原因是因為產業的規模還不夠理想,但我相信隨著時間這些都會改善。基本的原則是 "快樂的職員就是有效率的職員"。如果隊員有需要完成一定的直播時數、撰寫內容、或是定量訓練..., 這些常務都需要放進選手的日程表。雖然這些專業選手都非常有才華,但要完全發揮他們的潛力一樣需要協助。我盡我所能的協助他們發現 日程、飲食、運動、心態上可以提升的地方。

 
 
TLO @ GomTV studio (韓國)
 
 
跟 TLO 合作多久了? Ret 是什麼時候加入的呢?

第一次跟 TLO談的時候是在他去韓國之前,同一年之後在 Dreamhack Valencia 見面,
當時他搬回德國,我們也比較好合作。大概過了一年的時間吧,在2013年的時候開始跟他的隊友 Jos (Liquid Ret) 談到合作的部分。跟一個選手建立合作關係滿需要時間的,了解他們的個性、他們自己的目標、和最適合達到該目標的途徑。從2013年起有了能跟 TLO 和 Ret一起到比賽現場的機會,更重要的是可以實際觀察他們練習和生活的地方。


你對這些選手們做了哪些調整,又給了他們哪些意見呢?

最好的改變都是一些細微、不會影響現有行程的 (除非剛好很合)。最常看到的問題多半都在:選手認為砸下大量的時間練習,水準就會指數性的上升。幫助選手在各個區域做平衡(訓練 / 休息 / 運動 / 研究錄像、視頻) 沒有固定的標準。對某選手很有效率的分配不一定適用在另一位選手上。大部分選手的時間都花在訓練和開直播上。我的建議是:專注在重要的重點上,沒有遺憾的努力執行,往目標邁進。


那您覺得你在這方面成功嗎? "成功"又是用哪些方式來衡量的?

我挺滿意現在的進展的。雖然成功對每個人的定義都不同,但在電競業裡面,假設成功是贏得大型比賽的冠軍,那他們都在正確的軌道上。一開始就用比賽的成績來斷定是否成功過於片面,我衡量成功會看選手在 高效率訓練上的適應+同時專注於競技其它層面 的綜合能力。 絕大部分的選手進入這一行都是因為他們在自己遊戲上的天份。但是在這頂端的 1% 裡面取得勝利需要進一步的心態調整。



可以更清楚的說明一下關於心態調整的部分嗎?

什麼是 "一般玩家心態"?  跟 "職業競技心態" 又有什麼不同?

一般玩家都挑遊戲裡對他們有趣的部份來享受。從這個角度來說他們可以比技術稍差的玩家進步更多。一旦從業餘玩家競技立場轉換到職業競技裡面時,往往保持著原本的心態。大多數的職業選手都是照著前人的路走,結果往往就跟以前差不多。要說服選手跳脫原本的框框來達到 "成功” 是相當難的。一個"職業選手"不代表他有"職業"的心態,包含控制所有影響到成敗的因素,不漏過任何可以改進的地方。當然,有了"職業競技心態"不代表一定會獲得某比賽的勝利,但遠比"業餘心態"更有機會!!



那在這個周末會怎麼為 DreamHack 訓練呢? 前幾個禮拜以前的準備是什麼?

 

我認為95%的努力都是在比賽前的幾個星期/幾個月就應該做的,剩下的5%是用來準備應付比賽的不同變數。如果一個選手參賽時有完善的準備和自信,變數會減少很多,就像你在未跑馬拉松之前一樣。我認為很多前置的準備沒有受到足夠的重視。單純為了參加而把選手送去競賽隊伍,對選手個人或是團隊都是有害的。

TLO 和 Ret 都有很多參加比賽的經驗,我很確定 TLO 一定會早一點去賽場,看一下練習區域 (桌椅等設備) 提前選擇當天的飲食(賽場的提供的飲食通常不太健康)。 雖然聽起來是常識,但有很多賽場的不確定因素對選手的影響都很大,包括電腦螢幕、延遲、桌椅高度/舒適度、不良飲食等,這些都能用完善的準備來避免。
 
 
 


如果要列出三個重點,最常被選手忽略的賽前準備是哪些呢?

1. 重點訓練 (針對選手自己的弱點或想要加強的重點訓練,而不是盲目的打天梯)
2. 輕視 飲食/運動/休息 對表現和訓練帶來的影響
3. 對競賽的一些細節瞭若指掌 (清楚需要知道的東西/地點? 知道自己比賽前3小時/15分鐘前要吃什麼? 以及 如果有時差或是跨國線上賽時需調整睡眠)



你有跟其他的選手合作嗎? 還是目前只限 TLO Ret , 你有想跟哪些選手合作嗎? 如Idra?

目前只有 TLO 跟 Ret,有跟其他的選手詢問建議,也有一些選手經過共同朋友被介紹給我。這個過程我驗證到... 很多選手的問題都差不多。隊伍合理的下一步,是開始找尋能幫助他們選手的人,這會表現出對他們商標和隊伍的重視程度。從商業的角度上,跟有完整制度並且在競技成績不錯的選手合作比較有利,但我也不介意跟性格古怪的選手合作 (置入爭議選手名) :D

 


除了星海爭霸以外,Team Liquid 也有一個 DotA2 隊伍,你知道這個遊戲嗎? 或是同類型遊戲,像 LoL 跟 HoN。

最近我有比較常看 DotA 和 LoL了。這些遊戲迅速的成長也許會把電競的職業水準提升到新的領域。團隊互動和合作跟每一個選手都很有關係,我覺得在這一點上傳統運動和電子競技很像,最成功的團隊通常會有不同特性的人,一起往共同的目標邁進。

從外界的角度來看,我認為很多的成員變動 (指LoL/DotA2) 都有諸多不同的原因。如我之前所說的,要從名義上的 "職業頭銜" 轉變成真正實行的 "職業心態"是非常不容易的。尤其是促使五個不同的選手為同一個目標努力更是不易,需要非常完善的計劃。


CJ Etus 訓練室(2009) 
 
你覺得韓國選手跟 "外國人" 比有什麼優勢? 從運動心理學的角度上他們有什麼差別?
EZ(註解): foreigner 在星海界指的通常是非韓國選手/非亞洲選手,刻板印象是白人+會被韓國人打爆,歐美選手也會自稱為 "foreigner”,用法從星海一早期韓國興盛的時候開始。

很好的問題,這是個很爭議的話題,也沒有絕對的答案。什麼能讓選手發揮最大的實力呢? 是練習時數? 練習環境? 教練? 有些答案其實要根據問題背後的含意來思考。 像是 "外國人" 這個用詞已經被使用了很長一段時間,是過時並且含貶抑的。當一個歐美選手說自己是 "外國選手" 的時候已經預先認為自己是外來者,而韓國人是星海當界選手。雖然這在檯面上不是什麼很大的問題,但我每次看到這個對立的心態 透過選手講出來的時候覺得滿有趣的。

韓國選手明顯的優勢是他們長期訓練的一致性,他們必須不斷的訓練來避免失去自己在團隊/訓練室的位子。我的經驗告訴我競技精神是從不斷努力中得來的。他們的練習方式比歐美的隊伍更強調這一點。

即使不願承認,每個人都是很相似的。大家經歷和要面對的問題都差不多。只是有些人比較善於面對這些問題,但當你加入 "競爭" 這個元素之後,即使最冷靜的人心也會變得浮動。在跟很多電競選手和業界人士交流過之後,我認為想把這篇訪談所說到的內容變成常規還有很長的路要走。

我希望會有更多人願意打開心胸接受新的點子和做法。就算不是對我,對這個領域的其它專業人士,多去問一些問題、做接觸。愛因斯坦說過一句話,"瘋狂是指用同樣的方法,重複做同樣一件事情,但期待不同的結果。"
 
 
Ok! 我們訪談就告一段落! 很感謝您的時間~ 請告訴我們能聯絡你的方式~

 

不會,謝謝你們的時間也很高興有機會回答這些問題。可以透過以下方式跟我聯絡:
twitter@es_performance 或是 email: robert.yip.wit@gmail.com ,謝謝!



EZ: 隨著產業整體趨向成熟,跟其他專業配合是一個理所當然的趨勢。

當然現在比較夯的 MOBA 類型遊戲跟 "單人競技" 的角度很不同。

需求心理諮商的領域更廣,關於 "團隊競技" 的這個角度下次會再寫一篇文獨立討論。

感謝 Tree.Hugger 提供的採訪內容: 原文請看這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EZGamer 的頭像
    EZGamer

    遊戲,說的簡單

    EZGam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